对于Shopee新手卖家来说,正确的选品是成功的第一步,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以下是一些针对新手卖家的选品建议和步骤:
第一阶段:了解平台与市场
熟悉Shopee平台及目标市场:
Shopee各站点差异: 了解Shopee在不同国家(如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泰国、新加坡、台湾、越南、巴西等)的特点、消费者偏好、语言、节日氛围等。不要试图一次性覆盖所有市场,可以先选择1-2个市场进行深耕。
平台规则: 了解Shopee的入驻要求、上架规则、发货流程、禁售品类、佣金政策等。
目标市场用户画像: 思考你想吸引的用户群体是年轻人、家庭主妇、学生还是特定兴趣人群?他们的消费能力如何?
初步了解热门品类:
Shopee热销榜单: 浏览Shopee各站点的“热销榜”、“每日新发现”、“为你推荐”等板块,了解当前流行什么品类和产品。
关注竞争对手: 看看那些做得比较好的店铺,他们主要卖什么品类,产品风格是什么。
通用热门品类: 服饰鞋包、家居生活、美妆个护、母婴用品、数码配件、宠物用品等通常是Shopee上的热门品类。
第二阶段:挖掘潜力产品
从“痛点”或“需求”出发:
解决问题型产品: 思考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,有什么问题可以被产品解决?例如,收纳神器、清洁工具、高效办公用品等。
提升生活品质型产品: 哪些产品能让生活更舒适、更有趣、更方便?例如,智能家居小件、创意家居装饰、健康生活用品等。
兴趣爱好型产品: 针对特定的兴趣爱好人群,提供他们所需的产品。例如,户外运动装备、手工DIY材料、游戏周边等。
利用工具辅助选品:
Shopee站内搜索: 在Shopee搜索框中输入你感兴趣的关键词,观察搜索结果的销量、评价数量、价格区间。
第三方选品工具(可选,慎用): 一些付费的选品工具可以提供数据分析,但新手初期不建议过度依赖,以免被误导。可以先从免费资源入手。
社交媒体挖掘: 关注TikTok、Instagram、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、挑战、用户分享,看看哪些产品在被广泛讨论和种草。
关注“小众”或“细分”市场(利基市场):
避开红海: 尽量不要选择已经非常饱和、竞争极其激烈的大类目。
发掘细分需求: 例如,不只是“女装”,而是“大码女装”、“孕妇装”、“复古风女装”;不只是“手机壳”,而是“可折叠手机专用壳”、“防摔又好看的手机壳”。
产品差异化: 即使是热门品类,也可以通过产品的设计、功能、材质、包装等方面进行差异化,找到自己的独特卖点。
第三阶段:评估与决策
产品本身的评估:
产品质量: 尽量选择质量有保障、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退换货的产品。
产品体积与重量: 避免过于庞大、笨重或易碎的产品,这会增加物流成本和运输风险。
产品季节性: 优先选择不受季节限制的四季款产品,或者能与近期节日/季节相结合的产品。
产品生命周期: 避免选择生命周期过短、很快就会过时的产品。
产品认证与合规性: 了解目标市场对某些产品(如电子产品、化妆品、食品)是否有特殊认证要求。
供应链与成本评估:
货源稳定性: 找到可靠的供应商,确保能稳定供货。
采购成本: 计算产品的采购成本,确保有足够的利润空间。
运输成本: 预估从供应商到你仓库,再到Shopee仓库/集货仓的运输成本。
潜在的附加费用: 包括平台佣金、广告费、包装费、退换货成本等。
利润空间计算:
核心公式: 售价 - (采购成本 + 头程运费 + 平台佣金 + 广告费 + 包装费 + 预估退换货损耗) = 净利润
新手建议: 确保至少有30%-50%以上的毛利率,这样才有空间应对各种潜在的费用和竞争。
给新手的具体建议:
少即是多: 初期不要贪多,先选择1-3款有潜力且你相对熟悉的产品,集中精力去运营。
从小单开始试错: 第一次采购不要一次性压太多货,可以先小批量试销,根据市场反馈再决定是否加大投入。
多看多学: 持续关注Shopee平台动态、行业资讯,学习其他卖家的经验。
注重用户评价: 鼓励用户留好评,认真回复用户提问,及时处理售后问题,建立良好的店铺口碑。
勇于尝试,不怕失败: 选品是一个不断试错和优化的过程,即使第一次选品不成功,也能从中吸取经验,为下一次选品打下基础。
总而言之,新手卖家做Shopee选品,要从了解平台和市场入手,通过观察、分析和工具辅助,挖掘有需求、有利润空间的产品,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。记住,选品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持续的学习和优化。